安然无恙是什么动物?
安然无恙,汉语成语,读音是ān rán wú yàng,意思是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出自《明史·外国传一·朝鲜》。
成语出处:释大惠禅师,以一尘心印上,三只都卢顿现,而更不增,以十方法界里,四果次第圆成,而不逾分。自性弥陀,自然华藏,安然无恙。 《景德传灯录·大惠禅师法嗣·南院道谦禅师》语本《汉书·翼奉传》:“然其(指匈奴)于汉家为外臣,如子之与父,终无离散之隙,臣子之义,安然无患。”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
示例:如贵公子~,方始放心。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又如:他的儿子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兴兵伐韩,想让韩国将南阳割让给自己。韩国十分惧怕,于是派张丑前往齐国求救。齐国不同意,张丑就引古事为据,阐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假如齐国不同意救韩,韩国没办法,只好割南阳给秦,秦有了韩国的南阳,野心就会越来越大,等到将来齐国需要他的南阳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要。秦军兵临城下,到时恐怕就不是能否割让土地的问题,而很可能是被灭国。”
齐闵王被张丑说服,命田忌领兵救韩击秦。秦军大败,韩、赵、魏、燕、楚五国因此在徐州结盟。会盟结束后,张丑随同韩昭王离开,车骑、华服,威风凛凛。韩昭王身边一妃子笑着问道:“张丑大夫这身气派,莫非当初在齐国是受罪去了?”张丑听罢,忙回答:“那可不能这样说。”妃子不解:“这是怎么说?”
张丑忙解释说:“开始,我是去齐国‘被囚禁’,后来是‘服苦役’,最后是‘逃回来’。我刚到齐国,齐王十分暴躁,把我扣了下来。后来,我‘苦谏’才被放了出来,又受命到薛邑办事,直到今天才逃回来。现在我安然无恙,倒不是齐王不痛恨韩国,只不过因为五国的约定罢了。如果齐王痛恨韩国而不顾五国之间的约定,恐怕我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归来,到那时我连人带车都不知会落到哪条沟壑中去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