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有什么寄生虫?
狗狗的体内和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虫、蛔目(蛔纲寄生虫的统称)、绦虫和线虫等,不同类别的寄生虫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各有差异,对狗狗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而人的身上常见的体表寄生虫主要是螨类和虱子,感染部位多在毛发里,也可能在头皮或者皮肤表面,一般表现为皮肤搔痒,出现红疹,严重者可导致皮肤破损或继发感染。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这些寄生虫的异同,我们先来了解下它们的分类方法吧!
1.按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
2.按寄生虫的宿主分:动物寄生虫和人寄生虫
3.按寄生虫在体内的形态结构分为寄生虫(parasite)和寄生虫碎片(parasitic debris)
4.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程度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性菌
5.其它的还有按寄生虫的传染源进行分类等等,不再多说。 关于动物的寄生虫,由于各地区的卫生条件和宠主们的饲养方式不一样,所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和数量也千差万别,我们仅以犬为例来说明各种寄生虫的特点,以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
1、蠕目寄生虫:这一类寄生虫的幼虫期通常在体外完成,所以又称为外在寄生虫;它主要寄生在动物的皮肤上,以吸取皮脂腺中的油脂为营养,逐渐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当宠物外出游玩时,如果接触了被上述寄生虫传染的食物、水或其他物品,很容易将病原体带入体内。有些虫子还会钻入皮肤内,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这时主人会发现宠物局部皮泡或脱毛,并有渗出物,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扩散至全身。 (1)蛔科:这类寄生虫的幼虫在消化道中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后,会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并沿着消化道蠕动,逐步移行至口腔,再通过吞咽进入到肠道中。因为消化系统中有胃酸等消化液的化学杀伤作用,很多寄生虫不能存活下来从而死亡或被杀灭。但蛔科的寄生虫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神经毒素,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如舔、咬、抓、拉),它会迅速钻入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并且可能逆行到达口腔,进而诱发胃肠炎症状,使宠物出现呕吐、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脱水,危及生命。 蛔目的寄生虫种类较多,且都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重复感染率,因此驱虫药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广谱性的药物。
(2)绦科:这一类寄生虫的成虫呈带状,体色发白或淡黄色,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内,以摄取消化道内的营养物质。它的幼虫期也在胃肠道中完成,并逐渐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防治绦类寄生虫的主要办法是防止动物吞食被绦虫幼虫污染的东西,注意保持宠物饮食清洁,不喝未经消毒的水。定期使用抗绦虫的药物来进行预防性投药也很有必要。
2、节裂目寄生虫:这一类寄生虫的幼虫在消化道中也能发育成较大的成虫,且能繁殖后代。但是,它的生长发育需要经过变态过程才能完成,所以又称为体内寄生虫。与蠕目的寄生虫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借助外面的物质就能独立吸收消化道里的营养物质。 (1)绦科:同绦目的寄生虫一样,也需要食用含有寄生虫幼虫的食物才能被感染,而且幼虫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并通过交配、产卵的方式繁殖。
(2)线科:这类寄生虫主要以吸食血液中养分为生,在消化道里移动到胃里时,如果接触了含有胃酸的分泌物,大部分线虫会被杀死,部分抵抗力强的则可能存活下来。不过,胃液虽然能杀死大部分的线虫,但如果虫体进入小肠,再重新获得营养而继续生长繁殖。 所以预防线虫的感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给猫咪吃生食,特别是那些细菌病毒寄生虫含量较高的肉类,如隔夜饭菜、肉类副产品(如肉骨头、内脏、肥肉等)。另外,给猫咪喂食的生鱼片也要慎重,因为制作生鱼片的原材料可能含有寄生虫,尤其是鱼骨部分,更容易成为寄生虫入侵的入口。对于已有寄生虫感染的猫咪,应及时进行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