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宠物看病的人叫什么意思?
对医者的尊称,和“大夫”、“先生”等含义相当。 这种称呼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士族地位很高,而医者大多出自士族,是文人,就被称为“大夫”了。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看病的时候还是会称自己为“大夫”的,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士族了,所以“大夫”已经变成了“医生”的意思。 在古代,不是只有会治病的人才称为“大夫”。只要是士阶层的成员,就可以被唤作“大夫”。所以有些不治病的人也被称作“大夫”,如负责祭祀的巫者就被叫做“大夫”(《论语·先进》中记录:“季氏宴客,孔子与门人就在“大夫”之列);太史公也是“大夫”(司马迁的父亲)。
除了这个意思之外,古代的“大夫”还有等级之意,不同等级的大夫有不同的服饰。到汉朝时,级别最高的大夫还能获得佩剑的资格(《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大夫皆绛帻、貂蝉,著远游冠)”。 除了“大夫”之外,古人还会用“郎中”来称呼医生。“郎中”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曹腾传》:“入直省掖,尽节典卫,尝从帝读书诗赋,颇得幸。其子魏朗,亦秉性廉直,父子并为郎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非常强烈,能当上“郎中”的人都属于士族阶层。因此直到明朝,人们提到“郎中”时,指的都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