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血统证是什么样的?
1950年,在当时的德国东部,也就是我们说的民主德国境内,开始实行一种类似于护照的证件——血统证。血统证分为29个部分,其上记录着持有人的祖宗三代血统,是否犹太人,什么宗教信仰以及婚姻情况等。血统证在当时东德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前苏联)等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以及德国等铁幕以东国家是可以替代护照使用的,而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则只相当于一种身份证。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后,血统证废止。现在,血统证已成德国人尤其是东德后裔的特殊收藏品。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公民的血统证(PassierscheindrufürdeDDR)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颁发给本国国民的一种用于替代护照的证件。从1950年起开始发行至1990年德国统一时废除。血统证的德语原名中“Passierschein”一词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使用的护照一词“Pass”同根。
血统证一般为90x140毫米大小的A5纸大小,折叠成8个相等部分后,大小为B7纸大小。
血统证的外皮为绿色,内文主要为黑色。扉页有持证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所属共产党、血统证编号、照片等。内部则有其家庭成员(最多五代)的姓名、职业、婚姻状况等信息,还记录了该人的民族、母语和所拥有的其他国籍(若有)。其上记录的其祖上几代人的信息被德国人形象地称为“血统”。血统证背面印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徽和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