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子鼻子是什么颜色?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过,但是没怎么深入思考过原因。于是乎,十年后的今天,我就此问题写了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首先,我们所说的“白兔鼻”到底是什么呢?是鼻子的外表皮肤(粘膜)的颜色吗? 如果指的是这个,那答案很简单。哺乳动物的鼻子粘膜一般是白色或浅色的。因为哺乳动物都没有汗腺和皮脂腺,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用汗水和油脂滋润鼻腔。于是,它们的鼻孔里通常都是纤毛(有的动物只有一侧有,有的是双侧都有)不停地摆动,以吸入干净的空气,并呼出含氧量高的分泌物(俗称鼻涕)。这样的鼻腔结构使得它们需要用较浓的含氧量高的空气来促进呼吸(否则它们需要更频繁地吸气呼气来完成同样的工作量),而高浓度的氧气又会让它们的鼻子粘膜产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黑色的氧化物附着于表面。久而久之,形成所谓的黑鼻子。 不过,有些动物虽然天生黑鼻子,但并非是因为上述原因。比如说大象,它们之所以有黑色的鼻子,是因为鼻子里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每天摩擦、碰撞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然后生成嗅觉记忆。而在电信号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化学信号物质,其中有一种就叫做酪氨酸。这种分子能够刺激黑色素的生成,并且随着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位。因此如果鼻子里的神经末梢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者本身出现故障时,黑色素就会堆积,导致鼻子变黑。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鼻部反射”。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之外,极少数的动物会出现遗传性的白鼻子。比如白鼠就有白鼻子突变基因,从而导致它们的鼻子天生就是白色的。 而对于人类来说,除非是患有少数的遗传性疾病(如白化病),否则不会有先天性的白鼻子。这是因为人的鼻腔粘膜上皮细胞在反复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应激反应,进而产生黑色素。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人类的鼻子在受刺激后不是会产生黑色素吗?为什么还会有白鼻子一说?其实这里的“黑色素”是指脂褐素,这是一种特殊的黑色素,它由黑素细胞合成,但是不需要紫外线照射即可生成。而且它会聚集在细胞的细胞膜上面,形成独特的色素颗粒。当然,这种色素会逐步代谢掉,因此并不是永久性着色。 那么问题又来了,哪些因素可能刺激到鼻粘膜引发这种应激反应呢?
原来啊,人的鼻子是非常敏感的器官。它可以感知温度(如鼻尖上的感受器对温度很敏感,可以感觉0℃以下的低温;而嗅粘膜上的冷感受器对17℃以下低温很敏感),也能感知气压(如鼻瓣反射,当气压迅速下降时,鼻孔会自动张开),还能感知气味(如当闻到恶臭的气味时会掩鼻)。它的感觉还很敏锐,哪怕是极微弱的物理、化学刺激都能引起它的反应。例如:香烟烟雾、甲醛等气体,还有滴落的液体、飞溅起的灰尘等等都会造成鼻腔的炎症反应,导致黑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