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长一块息肉怎么办?
首先,要搞清楚,眼睛里为什么会长息肉。 一般来讲,人眼睛里长的“息肉”(又称结膜息肉)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1、良性息肉较常见,由增生上皮细胞形成的结节状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肿瘤较小,呈园形,有蒂,质地柔软,颜色与正常结膜相近;
2、恶性息肉较少见,由鳞状上皮细胞癌或乳头状瘤癌变而来,多发于老年人;肿瘤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溃烂,无明显蒂,常为进行性复发性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生长异常的赘生物都可能是身体某一器官病变的征兆,所以,千万不要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检查治疗! 一般而言,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的检查就能辨别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息肉。 如果怀疑是恶性息肉,应及时取部分病灶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良性息肉可观察但不任意揉搓及挤压,以防诱发感染; 对可疑恶变的息肉,一定要尽早手术切除。对反复发炎的息肉,也应及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息肉虽然生长在眼结膜上,但却是全身疾病在眼睑上的表现。对于息肉患者,医生还会通过相关检查来寻找可能存在的全身病变。
真菌性角膜炎往往病程较长,治疗不及时易致角膜溃疡,甚至眼内炎、失明等严重后果。患者女,58岁,门诊主诉左眼异物感1月,加重3天。患者近一个月以来自觉左眼有异物磨刮感,未做治疗。3天前出现左眼眼红刺痛,视力下降,自行滴眼药水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HM/30cm。左眼睑皮肤正常,无充血,眼睑闭合正常。角膜颞下方见一黄白色环形浸润病灶,表面粗糙不平,呈“牙状”,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结膜充血,耳前有局部压痛,左侧面颊部有压痛。测左眼眼压15MMHG。临床诊断:左眼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多发生于植物性外伤之后,致病菌有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等,一般病程进展较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该病早期可仅有角膜浅层混浊和轻微的基质浸润,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角膜基质后,浅基质内可见灰白色细小脓性渗出,形成典型的“牙膏状浸润”,角膜后弹力层皱褶以及出现浅前房。当真菌累及角膜上皮时可形成隐匿性的角膜溃疡,可导致顽固的顽固性角膜溃,形成角膜薄翳甚至造成角膜穿孔等极为严重的后果。此外,患者常有耳前、面颊部疼痛。
对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局部可给予抗真菌的眼药水滴眼,抗真菌眼膏涂眼,常用药有那他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眼用制剂,同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一般不主张结膜下注射抗真菌药,因真菌对机体的反应较为强烈,局部注射不仅不能迅速杀灭真菌,反而可使病情恶化。患者经过治疗一月后,角膜病变逐渐愈合,视力有所恢复,继续进行抗真菌治疗,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