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疫苗什么时候开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2月31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等工作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成员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疫苗肯定是有作用的。
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新冠病毒疫苗的使用剂量、接种剂次数、安全性等进行了论证,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布。 曾益新指出,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采用的免疫程序是接种两剂,间隔28天。灭活疫苗的特点是病毒被灭活后,依然保留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
对于公众关心的疫苗的副作用问题,曾益新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新冠疫苗已接种超过100万剂次,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由于疫苗特性所致,个别受种者可能会出现轻度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不属于疫苗副作用的范围。 “我们鼓励大家接种疫苗”,曾益新说,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后发病风险;另一方面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记忆,可让您在必要时快速恢复抗体。 所以大家都应该去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目前北京还没有明确的时间,届时会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接种相关信息。北京市预防接种服务APP和12320公共卫生热线也提供接种门诊地址和联系电话,需要时可前往咨询。
现阶段主要用于暴露风险高、感染风险高、传播风险高的人群,包括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最需接种的人群,如职业暴露风险较高人群、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群、维持城市运转工作人员,以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人群。这些人群的接种工作由所在单位统一组织进行,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可按通知前往指定接种地点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人群不建议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①年龄<18岁或≥60岁。
②一周内发烧、感冒、身体不适者。
③妊娠期妇女。
④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
⑤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者出血性疾病患者。
⑥惊厥、癫痫、脑病、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
⑦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
⑧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类型癌症,以及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肿瘤综合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⑨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应该接种者。
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接种时,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接种后留观30分钟;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接种单位。目前,新冠肺炎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间隔14天至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