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宠物能用拜耳吗?
不能。 原因有三点,分别论述如下。
1、对动物致死剂量与对人安全剂量的区分没有科学根据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目前大多数农药都是低毒或者微毒的,即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不大,但是这并不表明这些农药对生物体没有任何影响,目前的研究显示这些农药可能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ED);另外,很多经农药毒性实验得出的安全系数只是基于急性毒性得出的,并不能真正代表长时间连续使用的毒性水平[2]。不同动物的耐受性是不同的,比如人对于农药的耐受性就比较差,而对农药敏感的动物就更差了。用对动物低毒的农药来防治对人的危害是存在理论依据的。
但是,人的耐受性和动物的耐受性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为了防治对人的危害而大量使用低毒农药,势必会造成对动物的污染。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多种农药和杀虫剂具有内分泌毒性的,会干扰体内代谢过程,从而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3-4]。而且,有证据显示,一些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5]。所以,在考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时,应该将人和动物都视为敏感的受试对象。
2、对环境的安全浓度与对人类的安全浓度的区别是相对的 前面已经提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能够精确区分农药对动物和人类毒性水平的定量指标,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农药对动物的最低中毒浓度。如果考虑对动物的安全性,显然不应该以极低浓度作为农药防治植物的临界值。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应该提高有机磷农药在土壤和环境中的残留标准,因为,一方面现在的检测方法能检测到十亿分之一的含量,另一方面,这些化合物可能在土壤中有累积效应[6]。
严格来说,拜耳的产品标签上标注的风险表示并不能完全代表这种药剂在使用时的实际风险程度。换句话说,农药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际情况可能比它标示的要严重得多。美国环保署(EPA)在制定农药的环境标准时,所采用的危险度评价方法是基于“最大许可浓度”(PMC)的原则,即在环境中允许的最大浓度是以该物质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最坏估计为准。考虑到目前大多数研究还是基于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实际上有可能高估了某些化学品的风险。例如,有人分析比较了农药在人和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后指出,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的农药的急性副作用很可能高于人在短时间使用农药后的真实不良反应[7]。
3、宠物和人接触的时间远大于种植业人口 近年来,有关宠物食品中毒的报告不断出现,比如之前新闻就报道过广东湛江一对父母因给幼童喂食草莓而双双中毒身亡,即使不考虑人体长期吸收农药的潜在健康风险,仅从保护爱宠健康的角度出发,也应该慎重使用农药。